子丑寅某

什么?梅长苏没死?


  《琅琊榜》热播翻篇了,梅长苏披上战甲一骑绝尘再不回头,平定北境之后毅然与世长辞。给各位看官留下了绝美而悲凉的印象。赞叹此剧之余大伙不禁唏嘘,如此麒麟之才最终却悲剧收场。

  按道理说,梅长苏的结局其实不算悲剧。有句话说得好:“人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自由,最自由的事情莫过于能够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”。

  梅长苏在剧中也说:“没有人是自由的,只要还有情感和欲望。”要去赴死的人还能有什么欲望,所以他彻底自由了。
这是故事发展的脉络,也是海宴所表达的核心思想。

  但是各位看官别忘了,收视率一向都是每个剧本的重中之重。所以,梅长苏如果不死,嘿嘿,琅琊榜还可以再赚一笔。

  原谅小编这么市侩,但这就是现实啊,而且如果梅长苏没有战死,对于大部分看官来说,应该都是一件喜出望外的事情,何乐而不为呢?不过为了避免网友吐槽,梅长苏的复活一定要给到充分伏笔的。接下来,请听小编细细道来。

  《琅琊榜》其实是一群智商情商都超级高的人在博弈的过程。除了梅长苏,很多人都非常聪明。当然了,如果只有梅长苏一个人聪明绝顶,其他人都蠢得掉渣,这部戏肯定没啥看头。

  势均力敌才好看,一个人跟一群猪斗智斗勇的戏你看么?
这些聪明人里面,有两个人是绝顶聪明的那种。

不是蔺少阁主。他虽然聪明,但是他的情报是靠琅琊阁搜集出来的,很多判断也是基于江湖经验,推理的情商还没有在剧中充分体现。

不是言侯。虽然年方二十逼退三方大敌,有胆魄,有智慧,但是他蠢到要去炸祭坛,这种行为太莽撞。

不是夏江。悬镜司多年的熏陶肯定能熏出一个多疑的探长,从各种线索抽丝剥茧找到真相已经成为他的本能,但他发现真相之后冒进的做法实在与他的身份不匹配。这叫城府太浅。

当然也不会是皇帝,这个皇帝除了猜疑之外其他一概不会。

小编以为,剧中除了梅长苏麒麟之才,有两个人洞察先机,反应飞快,并且懂得深藏不露。这两个人是智慧不亚于梅长苏的人。
静妃和太监总管高湛。

  首先来看静妃。这个女人实在不一般。忍辱负重,心思缜密,格局宏大。前面两句大家在剧中都能看出来,那凭什么说她格局宏大呢?她在深宫多年,其实只盼自家儿子平平安安,也知道靖王性格执拗,不是帝王之才,所以没有奢望靖王能登至尊之位。

但是在靖王说自己要参与夺嫡时,静妃只低头思绪了片刻,便表示绝对支持。这绝对不是一般妇人能做到的。一般的母亲都会说,“算了吧,你还是安安分分做你的王爷,夺嫡之路太凶险,你会死在路上的”。

但是静妃没有,在她心里,若不是认为这件事铁定能成,她是绝对不会如此果敢让靖王去做的。这就是静妃的格局。

而静妃的机智就不用赘述了,从一本《翔地记》就能判断梅长苏就是林殊,从小新的言行便能判断她是其中誉王的卧底,从回答皇帝的各个问题滴水不漏,这些一切,都让各位看官对这位女人敬佩万分。

小编心想,如果这个女人落在敌方阵营,后果不堪设想。正是由于她个性慈善,所以她才会有一个靖王这样的儿子。正因为她懂得感恩,在第一次给梅长苏把脉的时候,才会忍不住在靖王面前痛哭流涕。

林殊是他救命恩人的儿子,对于林殊的感情甚至不亚于靖王。这种感情一定会让静妃希望林殊长命百岁,平平安安。虽然静妃机智过人格局远大,但她毕竟是女人。

女人的感情永远都是凌驾于理智之上的,不管有多么理智。因此,在最后梅长苏出征之前,竟然没有靖王去咨询母亲意见的镜头,也没有静妃依依不舍的镜头。

在《琅琊榜》整部剧中,拍摄细节是非常考究的。最令人称道的就是古人的这些个礼仪。细心的看官都会发现,剧中的男性作揖时左手在前,女性则是右手在前,整部剧没有一处错漏,这就是导演厉害的地方。

执着的人成功只有一条原则,就是执着。就是因为对细节这般执着,才有了《琅琊榜》的成功。

在这么注重细节的一部戏里,静妃最后竟然没有出面救林殊。这实在不合情理。林殊对于她来说跟靖王一样,如若己出啊,哪里舍得看着他去送死。
小编以为,这就是没有镜头的伏笔其一。

  而到最后静妃成了皇太后了,那种幸福的表情中各位可曾看见半点忧伤?按理说,她应该会说一句“可惜林殊看不见了”。还是那句,在这么注重细节的戏里,这实在不合情理。
这是伏笔其二。

接下来说说高湛。

  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,这句话小学生都懂。位高权重人身边的,一定不是一般人。但是能够韬光养晦独善其身的没几个。中国政治中的秘书文化自古就有,而在当今的政治文化当中秘书文化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
至尊之位身边的人,一句话的力量甚至远大于普通人埋头苦干50年。这种人虽然权力不大,但影响至深。尤其是在这位多疑皇帝身边的高公公,想致谁于死地就是一句话的事情,想发财那更是易如反掌。但他竟然懂得收敛,党争当中没有帮任何人说过一句话。

柏拉图的《理想国》有个寓言,讲魔戒的故事。这个寓言里面有句总结的话小编特别喜欢:人之所以正义,是因为他没有作恶的本领。

这位高公公有作恶的机会,有作恶的本领,但是却没有助纣为虐。是因为他正义吗?小编以为不是。高公公深知皇帝多疑,他站在哪一边都会引来杀身之祸。在这个前提下明哲保身是高公公的第一要义。

不过到最后为什么高湛还要冒险帮助靖王?是因为高湛看见太子大势已去,加上他知道誉王是滑族女人的儿子,根本不可能做下一个皇帝,所以他深知靖王最后登基只是时间问题。

在这种关键时刻一定要表明态度站对立场。不管是明面上的帮忙,还是跟皇帝说的悄悄话,都是在为靖王登基推波助澜。高湛只为自己,并没有善恶之分。

这个人看破是非,看破善恶,还会适当装傻,这种境界已经接近佛境了,实在厉害。而高湛只会服务皇帝,现在的皇帝和将来的皇帝。如若不是对于将来局势洞若观火似的洞察判断,高湛这么谨慎的人绝对不会冒险。

高湛是一个《琅琊榜》中非常关键的角色,这个角色在剧中几次都是三言两语扭转乾坤。

大家认为的最后一次扭转乾坤之举,是他在知道梅长苏身份的前提下,在皇帝面前有理有据红口白牙地否认梅长苏林殊的身份,彻底给靖王一个踏踏实实登基的底座。但他最后一句话却藏着深深的伏笔:“在这宫墙内,这风从来就没停过”。

如果入戏去说,高公公说这句话有点沧桑的意思。他辅佐过至少两朝皇帝,见过不少大场面,风云变色对于他来说是家常便饭。所以高公公的这最后一句对白,可以理解成是他在感怀自己的身世,感叹沧海桑田的变换无穷。

可是从戏的编排角度上说,有两个疑点:


第一,高湛不是主角。虽然他的作用非常关键,但毕竟不是主角。既然戏里最后要安排大团圆结局,何必画蛇添足让一个配角感怀一下身世呢,何必要他说出这一句不痛不痒的对白?
既然是大团圆结局,风云应该在靖王之后暂且淡定,又何必在靖王登基之后这些年还要搅动呢?又是谁在搅动,针对的又是谁?


第二,在靖王未登基之前,大家何曾看过皇帝不在的时候,高公公单独陪在皇后和皇太后身边的?他一直都在皇帝身边。而在最后这个镜头里,当朝的皇后和皇太后都在,皇帝却不在。

这个场景还要安排他出现。在细节这么考究的电视剧里,这样的场景,这样的对白,这是什么用意?只能说靖王知道高公公是自己人,所以让他伺候母后理所应当。

静妃也知道高公公智慧过人,留在身边有利于摆平宫内的事情。既然高湛不在皇帝身边,那是谁在呢?

而高公公却说,宫墙内,风云还在动。是什么风云在动?
这是伏笔其三。

好了。说到这里,大家都会说没讲到重点。那重点是什么?靖王揭开了林殊灵位的红布?霓凰收到了梅长苏的亲笔信?如果这样去理解这么严谨的导演和编剧,这部戏就真的白看了。

这两个所谓的重点,还真的挺有疑点的。
我们来看看霓凰这封信信封上的字:“吾妹霓凰亲启”。

而且还委托宫羽带着泪水亲自送过来。这封信有什么问题吗?这梅长苏是铁定已经驾鹤西去的节奏啊。无非就是梅长苏临死之前写的一封告别书,安慰霓凰好好过日子,不要对他心有挂念,再找个人嫁了过下半生之类的。

内容是没有问题的,有问题的是信封上的字体。大家回想一下霓凰在怀疑梅长苏是林殊的时候,拿着笔迹对过的。

很明显,霓凰收到的这最后一封信的字体和年少时的林殊字体是相符合的,但是跟梅长苏的没什么力气的字体是完全不吻合的。

有些较真的看官会说,梅长苏出征之前是吃了药的,蔺晨给他配的那个药。关于这个药我们稍后再说,先说药效。药效就是能够恢复常人的体力,但是三个月之后就可能不行了。

如果这封信是梅长苏将死的时候写的,那为什么字体还如此苍劲有力呢?是不是梅长苏在还有体力的时候预知自己要死,提前写好的告别书?照梅长苏思虑深远的个性,这是能解释得通的。

嘿嘿,光看字体肯定是还不够了。大家注意一下送信人:宫羽。霓凰吃宫羽的醋可不是一两天的事情。既然梅长苏要死了,而且他至死都爱护着霓凰,为什么在死了之后还要叫宫羽去送信?

这不正是在对霓凰说:我死的时候有个宫羽美女陪在我身边,而你不在。他为什么死了还要去伤霓凰的心呢?完全没有必要呀。

唯一的解释,梅长苏身体安好,而且已经和常人无异。但是出于某种原因,不得不再次隐匿身份。而宫羽的那颗眼泪,完全是醋意的眼泪又或者是担心宗主还没有摆脱风云变幻。
霓凰的信,这是伏笔其四。


再说这块狗血的红布。

红布盖上林殊的灵位,那是为了避讳还没有死的林殊。揭开红布,那就是说林殊已死,不用避讳了呗。没错,这块狗血的红布就是这个作用。

但是那块鸽子蛋这么大的珍珠为什么还放在灵位面前?!

林殊如果已经死了,按照古代墓葬的礼仪,这些贵重的东西一定要陪葬。况且林殊死的时候身份是将军,将军的死自然是厚葬,况且林殊还是靖王的兄弟。

另外,梅长苏拿走这枚鸽子蛋的时候说了一句“这是你欠我的”。既然是欠到底,那靖王在安葬梅长苏的时候,自然会把鸽子蛋一起送进坟墓陪葬,还拿出来做什么?

只有一个解释,鸽子蛋是梅长苏送回给靖王的,既然是欠的,干嘛还要送回去给他。人都死了,你还不让我把鸽子蛋带走?意思只有一个:你先留着,我会自己回来取。

所以,红布只是编剧的障眼法,鸽子蛋才是关键线索。
鸽子蛋大的珍珠,这是伏笔其五。

最后一个关键伏笔应该就是蔺晨和冰续草了。

首先要说一个前提,就是蔺晨经常说的,我保你不死。蔺晨是绝对不会让他去死的。有这个前提在,我们才能往下分析。


第一,蔺晨随军一起出发。

这说明什么问题呢?随身大夫只是一个表面的理由。既然梅长苏已经服下冰续丹,而且如蔺晨所说服下冰续丹之后的三个月,梅长苏将毒发身亡,神仙都救不活。

那蔺晨还跟着去干吗?真是像他所说,要陪伴他到最后一天么?好,即使这个理由成立,小编认为,蔺晨的话也是值得怀疑的。大家都看过医生,医生的话都是吓人在前面的:“手术之前要先声明,这个手术可能有生命危险,你要做好心理准备”。

很多病人都是被吓病的,哪有真病。其实医生只是在说一个概率。现代医学况且说不明白人的潜能有多大,中国古代研究阴阳调和的中医当然在概率方面算得更模糊了。

因此可以断定,蔺晨这个优秀的江湖郎中是有把握治好梅长苏的病的,关键是病人不能乱来。所以蔺晨随军是要随时观察梅长苏的身体状况,随时进行调理。有可能还真被这个神奇的江湖郎中治好了。

第二,冰续丹为什么要做?


既然蔺晨说冰续丹要十命换一命才管用,冰续草有没有对梅长苏的身体来说没有任何区别。但最后他为什么要造冰续丹呢?

而且冰续丹制作的方式是跟蝎子、毒蛇的毒液、甲虫等等药物一起制成,中药里面这些药材全是重口味的,也就是说不到万不得已不能用。但是这样的药能治好梅长苏的病吗?显然不能,如果可以的话药做好了马上就给梅长苏吃下就完了。

有两个原因,一,药性太强,梅长苏的身体可能顶不住。二,这个冰续丹可能只是缓兵之计,用冰续丹来换治疗的时间,等蔺晨想到了治疗方法,才用冰续丹来做药引治愈梅长苏。所以蔺晨才迟迟没有把药给他。

还有一个关键镜头,就是蔺晨坐在门边拿着冰续草端详许久,而梅长苏看他的眼神好像在说“他想到救我的路子了”。虽然还没有想出来,但是一定有办法。只是需要时间和一点运气。

第三,火寒毒是个什么东西?


小编觉得有点像是糖尿病。听起来可笑,但是看看糖尿病的治疗矛盾:如果针对肾来下药,则心脏受不了;如果针对心脏下药,则肾受不了。

用中医的话来说,这两个东西水火不容,但这水火却又共同折磨着身体。灭了火,水灾;挡了水,火灾。所以糖尿病只能用胰岛素长期维持体内血糖的稳定,没有其他治疗的办法。火寒毒是先被火烧,然后被雪化开,再被虫咬。

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,体内的气已经乱了。寒气和火气同时存在,同时不调,时阴时阳,而且随时怕冷。糖尿病都怎么致死的?内脏衰竭而死。

火寒毒也一样,调理不好人就会衰竭而死,而不是被毒死。所以不能去打仗劳心劳力。但只要用心调理,长命百岁不是没有可能。

第四,火寒毒在梅长苏的体内救了他一命,化解了乌金丸的毒。


那也就说明,毒蝎和毒蛇的毒对于梅长苏的身体,也并非是致命的。

这一点作为一个优秀的江湖郎中蔺晨,他是肯定知情的。之前蔺晨在梅长苏身上用了一次险招,结果成功了。接下来,他应该还会再用一次。

第五,飞流和蔺晨的熬药戏。


飞流这个角色很有意思。如果按照偶像剧的思路,这个角色是骗小美眉开心的。但是按权谋剧思路,思维缜密的梅长苏怎么会允许一个心智不全的护卫贴身在自己身边。

纵使飞流武功高强,但是一旦发生错误那是致命的。其实飞流一点都不傻,他其实像一条忠诚的八公犬,每时每刻陪在主人身边。

而梅长苏为什么选择他,是因为梅长苏除了有算尽人心、阴险狡诈的天蝎座个性之外,还有一份当年射手座一般的赤子之心,跟飞流如出一辙。所以飞流这个角色,是梅长苏一颗赤子之心的完美侧写。

而蔺晨跟飞流的关系,则是玩闹的两个小朋友,蔺晨越是紧张的时候,越是喜欢跟飞流玩闹。但是在熬冰续丹的时候,蔺晨对飞流说,“有我在,不死”。那语气相当笃定,一点不像哄飞流小朋友的。不是玩闹。

蔺晨这颗赤子之心也不会对梅长苏的这颗赤子之心撒谎。所以,蔺晨一定有办法救活梅长苏,像前面所说,只是需要时间和一点点运气。
蔺晨的存在,这是伏笔其六。


所以在梅长苏出征的这三个月时间里面,蔺晨治愈梅长苏的概率还是有的。从戏剧性的角度出发,越小的概率事件越是有戏剧性。

所以,只要有万分之一的概率,在戏剧里面,都是百分百会发生的。这是匠人讲故事的铁律。要不然说那些大概率事件的故事又有多少人乐意看呢?人性不都是这样么,希望看见奇迹,不然为什么世界上这么多人相信宗教那套把戏。

梅长苏的复仇戏是典型的基督山伯爵类型,深入人心,跌宕起伏。真心好看。收视率自然也是高的离谱。作为商人,是会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个续集写下去。所以总体来说,梅长苏的复活,是大概率事件。

那他去哪了呢?
为什么又要装死呢?
为什么高湛说宫墙内还在刮风呢?
又是谁在搅动什么风云呢?

帝王在帝王之位的时候,难免心里发生一些变化。而在登基之后,无论之前如何赤子之心,在极度的权力之下就会有极度的不安和心理变态。这个是《资治通鉴》类的历史告诉我们的。

而辅助帝王上位的这些个谋臣,在帝王登基之后,往往没有好下场。比如李斯,比如韩信,血迹斑斑的历史里这种案例俯拾皆是。作为深谙政治潜规则的梅长苏又岂会不懂。他愿意相信萧景琰,但是他也畏惧帝王的权力会使得萧景琰质变。

而一旦萧景琰质变,杀的第一个人就是梅长苏。所以梅长苏还是更愿意销声匿迹,至少做一个背后的谋臣,而不愿意走到前台。

金陵朝局再怎么动荡,也不会像夺嫡这么动荡了。梅长苏也要养身体。而且梅长苏的林殊身份在金陵已经暴露,再待下去没有必要。只能离开。

----转自微博

评论(4)
热度(78)
  1. 共3人收藏了此图片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